ESG投資如何本土化?姜建清、劉元春這樣看…
來源:證券時報作者:秦燕玲2023-06-09 19:18

2020年9月,中國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正式提出“雙碳”目標,我國ESG投資進入發展快車道,金融機構持續推動綠色金融、碳金融、普惠金融等持續發展,與此同時,社會責任投資在國際上逐漸呈現主流化發展態勢,接下來如何讓看似舶來的ESG投資與本土接軌?如何讓理念真正融入企業的管理?

在“2023中國社會責任投資高峰論壇IFCII”,中國工商銀行原董事長姜建清、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陸金所控股有限公司聯席首席執行官計葵生、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邱慈觀對前述問題進行了討論。

ESG信息披露標準要有中國特色,不可照搬國際

姜建清指出,當前我國ESG信息披露存在制度不統一、評級缺乏系統性、監管不統一等問題,效率相對較低。要把握好國內標準和國際標準的關系,推動與國際標準對接,主動參與國際相關標準的討論和制定,積極發出中國聲音,為ESG的發展和完善貢獻中國智慧。

中國工商銀行原董事長姜建清圖片來源:IFCII主辦方

姜建清認為,要研究建立符合中國發展特色的客觀量化ESG指標體系和評估辦法,要符合中國文化和國情,不能一味照搬國際制度,又不能脫離國際發展趨勢。

姜建清指出,當前ESG投資已成為金融市場的焦點,一方面,全球低碳轉型需要各類市場主體和資金參與,金融機構在其中大有可為;另一方面,高碳企業、高碳產業如果不能在未來有效減碳,金融機構所做的信貸投資可能會面臨估值下降,提供的貸款也可能成為壞賬。因此,發展綠色貸款、承銷綠色債券、建立碳基金,發綠色低碳主題基金,加強風險控制至關重要。

計葵生指出,未來評價一家企業的ESG做得到底好不好,將不僅僅在于這家企業自己做了什么,還有上游怎么管理,客戶資源怎么分配,這在未來5年將成為最重要的一個點。

同時,計葵生認為,中國的鄉村振興、西部發展等國家戰略充滿了新發展機遇,金融機構和企業會讓更多有中國特色的ESG體現出來。

ESG的里程碑意義:利用市場定價功能引導資本向善

劉元春認為,ESG理念的推出是革命性的,它要求所有的企業和資本關注環境、社會責任和治理體系,“不是企業一定要為環境而環境,為脫貧而脫貧,只不過如果企業不關注環境、社會責任、治理體系在項目上的具體規定,企業就難以很好存續下去?!?/p>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圖片來源:IFCII主辦方

同時,劉元春認為,ESG理念的里程碑意義還在于,用資本市場的定價功能來描繪企業如何在與社會長期友好共存的基礎上來追求企業價值。也就是說,作為微觀主體的企業推行長期主義必須向善,資本必須向善。資本向善即有所回報,例如,符合ESG的標準,融資成本就更低,市場就會給出回報。

劉元春表示,之所以不能讓市場簡單追逐環保、社會價值等目標,是因為這些行動本身具有超級外部性和超級跨際平衡問題,對于這種外部性的定價,需要有新方法。政府首先要有作為,碳金融、綠色金融、ESG等是我國彎道超車很重要的基礎。同時,企業收益和公共收益之間如何有效形成通道,彌補私人成本,讓社會成本和私人成本平衡也是未來需要特別考慮的。

劉元春強調,ESG是我國下一輪金融深化的載體,企業做得不好,要付出成本,做得好,則有可能將成本轉化為利潤。因此要向所有投資者傳播新理念,形成新價值觀,這樣企業的治理體系、投資理念才會代替政府補貼稅收,形成潮流。

至于怎樣做好本土的ESG投資?邱慈觀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第一,基金經理人必須要加強專業能力,非常熟悉投資策略的具體應用;

第二,加強社會整體的ESG認知;

第三,政府要參與ESG本土化的討論,要看到ESG理念與中華文化的一些傳統觀念是非常一致的;

第四,通過公開甄選產品來提高社會認知和投資人的興趣。

校對:蘇煥文

責任編輯: 高蕊琦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一个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高清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