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輿情周報|交大昂立回應年報“難產” 杭州熱電雙高管辭職
來源:證券時報網2023-06-09 17:21

本周,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5月CPI同比上漲0.2%,PPI同比下降4.6%;海關總署公布,今年前5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6.77萬億元,同比增4.7%;5月財新中國服務業PMI錄得57.1,較4月上升0.7個百分點,為2020年12月以來次高;5月財新中國綜合PMI上升2.0個百分點至55.6,創2021年以來新高;5月份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回落至2020年6月以來的新低,全球經濟繼續波動下行;證監會核發7個企業債注冊批文,擬募資約180億。

根據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數據,近一周(6月3日-6月9日)輿情熱度靠前的前五大上市公司事件是:

QQ圖片20230609170946.png

交大昂立回應年報“難產”

昔日“國內保健品第一股”交大昂立(600530.SH)至今仍未披露2022年年報與2023年一季度,從而引發市場對公司的經營狀況、財報能否按時披露、新老管理層紛爭等多個事項的高度關注。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定》的規定,如公司在2023年6月30日內仍無法披露經審計的2022年年度報告及2023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如果8月31日前,交大昂立仍無法披露上述兩份財報,公司股票可能退市。

6月6日,交大昂立在上海舉行媒體溝通會,這是公司首次公開回應關于年報未能按期披露的原因。交大昂立財務總監及財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交大昂立未能按期披露的核心原因是時間不足,無法在4月30日之前完成對前期大量錯賬的調整?!扒捌阱e賬的具體情況包括前任管理層私自用公司資金購買團體險并退保至個人賬戶、關聯方資金占用、金融業務壞賬計提和其他資產的壞賬計提?!?/p>

媒體觀點:

《上海證券報》:全面注冊制之后,監管部門更關注上市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且要求公司在信息披露上能夠提高質量,上市公司按照法律規定的期限發布定期財務報告是公司的基本義務。通常來看,未能如期發布年報的上市公司,往往面臨經營不善、內部治理混亂等重大問題。投資者要警惕風險,不要存投機心理去“火中取栗”。

《證券時報e公司》:雖然管理層對8月31日前披露年報充滿信心,但目前,交大昂立還面臨諸多問題,比如公司至今未選定年報審計機構。今年1月,交大昂立公告,因與原審計機構大信所在審計業務約定書部分條款和審計費用等重要事項上未能達成一致,公司擬改聘中興華為2022年度財報及內控審計機構。然而由于年報審計機構在約定期限內出具反映公司真實情況的審計報告存在困難,因此公司向中興華所寄送了《解除相關業務約定書的通知》。

《每日經濟新聞》:隨著公司新版本年報披露和對前高管追責的推進、退市風險的暴露,交大昂立兩大股東對董事會的爭奪還有加劇的可能。爭奪董事會、抬杠式投票互否,都是核心股東個體利益的極端表達,其出發點和著眼點并不是基于上市公司的長遠發展,而在于自身的訴求是否得到滿足。核心股東各自用專業的說辭來批駁對方的無理,讓中小股東難以判斷誰對誰錯,最終的結果往往是長期的拉鋸,股價、經營一起遭殃,中小股東利益受損。

《藍鯨財經》:管理層變動、審計調整、年報重編……一切的一切,都讓交大昂立的近6年變得撲朔迷離。而這之前,回想起公司曾披露的2022年預虧業績,則更是讓投資者心中“雪上加霜”。不可否認,這位曾經在保健食品行業占據領先地位的龍頭選手,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和競爭對手的崛起,其優勢似已逐漸被削弱。而直至今日,仍焦頭爛額于內部問題的交大昂立,在內憂外患之下,未來能否還會有翻身的機會?

輿評

交大昂立自去年新任管理層就位后,罷免上任僅3個月的總裁,在房屋租賃事項上“先斬后奏”,在年報披露期間突然更換審計機構,期間新舊股東還因損害公司利益責任糾紛“對簿公堂”,引發了外界對于新任管理層“翻舊賬”、“內斗”的質疑。如今年報“難產”再度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反映的是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的混亂無序。對于交大昂立來說,如期交出年報,解除退市風險是其要闖過的第一道坎,另一道坎是如何拯救持續萎縮的主營業務,將重點放在提升公司價值上?;氐浇淮蟀毫⒛陥蟆半y產”的事件上,其后續能否在規定日期前披露年報、將中小股東利益落到實處值得多方關注。

杭州熱電董事長、監事會主席雙雙辭職

6月7日,杭州熱電(605011.SH)晚間公告,許陽先生因工作調整申請辭去公司董事長、董事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職務;同時,胡利華女士因工作調整申請辭去公司監事會主席、監事職務。

數據顯示,杭州熱電今年以來累計漲幅達到147.15%。其中,僅5月份單月累計漲幅達到165.72%,從5月12日至6月5日,17個交易日內走出11個漲停板,期間累計漲幅近180%。6月5日,上交所發布關于杭州熱電的相關通報,表示部分投資者在交易該股過程中存在拉抬股價等影響市場正常交易秩序、誤導投資者正常交易決策的異常交易行為,上交所依規從嚴對相關投資者采取了監管措施。

據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的監測數據,5月12日至6月9日期間,共監測到此次事件相關輿情聲量10368篇。

圖片1.png 

輿評:

5月以來,杭州熱電的輿情熱度一直處在較高區間,且負面輿情占比較高。近期略微有所回落的輿情熱度又因董事長、監事會主席雙雙辭職事件再度走高。盡管公司公告稱其二人皆因工作調整原因而辭職,但輿論觀點更多聚焦在兩人是否有持有公司股份、高管年薪百萬卻突然辭職,是否與公司近期股價異常波動有關上。

長安汽車回應被供應商申訴其強行扣10%貨款

近日,一封題為《保護中小汽車零配件實體企業刻不容緩——致長安汽車采購部的申訴函》在網上流傳。申訴函稱,2023年3月28日,長安汽車公司采購部向其數百家供應商發函,利用其掌控的對供應商的未付款,通知將對供應商的貨款直接扣款10%,以應對其遇到部分車企降價引起的汽車市場部分車型滯銷。

6月7日上午,針對《申訴函》中提及的內容,長安汽車(000625.SZ)發布公開聲明進行回應。聲明稱,長安汽車從未收到任何供應商發來的“函件”。函件所述“直扣產值”、“直扣貨款”等內容系不實信息。

圖片2.png

媒體觀點

《證券時報》:雖然長安汽車對申訴函中提及的內容進行了否認,但有業內人士判斷,該事件背后透露了零部件供應鏈在這一輪價格戰之下的生存狀況。今年3月,國內汽車市場掀起前所未有的價格混戰,多家車企對旗下的車型進行降價以穩住市場份額。長安汽車也在3月中下旬針對部分車型推出購車優惠。盡管降價帶來的利好是立竿見影的,但業內機構卻普遍不建議車企持續進行價格戰。

《澎湃新聞》:主機廠為了保證自身利潤做出向供應鏈層層施壓的舉措,可以理解,但“不講武德”。而作為供應商,則面臨“進退兩難”。據媒體報道,除了長安汽車之外,上汽乘用車、吉利汽車均有與供應商商討配合其降價的行為,但形式上沒有長安汽車那么強硬。協商解決雙方矛盾目前看來仍屬上策。在汽車行業的變革時期,不少專家都曾呼吁,產業鏈上下游只有和諧共生,才能平穩登上下一片大陸。

《每日經濟新聞》:此次“強扣貨款”風波折射出愈演愈烈的車市“價格戰”壓力已經傳導至上游供應商。特別是對中小零部件企業來說,盈利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實際上,早在3月22日,中汽協就曾發文呼吁,此輪降價炒作應盡快降溫,讓行業回歸正常運行狀態,確保全年行業健康平穩發展?!皟r格戰不是長久之計,汽車市場應盡快回歸正常秩序?!敝衅麉f方面認為,降價處理庫存,適當回收成本是正常經營措施,但不能因此淪為“價格戰”。

(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

責任編輯: 劉少敘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一个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高清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