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迷霧大解:清盤量創新高,抄底計算機,投資勝率僅4.6%,誰幫基民賺錢了?
來源:新財富2023-06-02 19:49

對比2022年底,今年公募基金對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投資主題的“抱團”力度顯著增強。然而,在A股市場主題和風格切換較為頻繁的背景下,去年的績優基金優勢很難延續到今年。

在基金整體表現不佳時,自購基金雖然具有一定的超額收益,且風險較低,但拉長時間來看,其業績表現并不突出。此外,作為“聰明錢”的FOF更傾向于選擇債券基金,這限制了其挖掘績優基金的能力。

假如基民在2022年初買入基金并持有至5月20日,僅有4.6%的股票及偏股型基金取得正收益。換句話說,那些從去年開始渴望“回本”的投資者,可能大部分至此都未能如愿。

來源:新財富雜志(ID:xcfplus)

作者:何倬

2023年開年以來,上證指數從3000點一路逼近3400點,A股熱點從“復蘇線”發散至人工智能、機械制造、中特估等多個領域,市場漲勢向好,投資者交投熱情升溫。然而,自4月中旬以來,由于上市公司一季報業績平平,加之投資者對國內外政策預期的波動,市場開啟調整。4月19至25日,上證指數跌去此前近2個月漲幅,至今迷霧未散。市場風向何處?投資者如何應對?

相較于個人投資者,機構往往專業投資能力更強、反應更及時。公募基金作為專業機構投資者之一,是價值投資的踐行者,且具備較高透明度。面對年初至今多變的市場,公募基金采取了哪些策略應對?其行業、個股和基金配置是否具有借鑒意義?公募基金業績冠軍的持倉、基金經理的自購行為以及FOF基金等,能否成為市場的“風向標”?

01、基金業績改善,但“回本大軍”有增無減,清盤量創新高

2023年以來,公募基金在市場回暖的影響下,業績明顯改善。數據顯示,65.2%的基金獲得了正收益,其中最高收益達到81.5%,最低收益為-32.8%,收益率均值為0.5%。與之對比,2022年僅三成基金獲得正收益,最高收益為69.1%,最低收益為-50.1%,收益率均值為-10.5%,為過去3年最差(圖1)。

圖1:2022、2023年全部基金收益情況

數據來源:Wind,新財富整理(2023年截至5月20日)

其中,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業績改善尤為明顯。

年初至今,股票型基金中,正收益產品的占比為54%,最高收益為81.5%,最低收益為-21.1%,收益率均值為1.6%。與之相比,2022年僅2.1%的股票型基金獲得正收益,最高收益為31.5%,最低收益為-48.5%,收益率均值為-20%(圖2)。

圖2:2022、2023年股票型基金收益情況

數據來源:Wind,新財富整理(截至2023年5月20日)

年初至今,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正收益產品占比為33.3%,最高收益為39.1%,最低收益為-23.8%,收益率均值為-2.2%。而2022年則只有1.7%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取得正收益,最高收益為35.5%,最低收益為-50.1%,收益率均值為-21.1%。(圖3)

圖3:2022、2023年偏股混合型基金收益情況

數據來源:Wind,新財富整理(截至2023年5月20日)

值得注意的是,股票型及偏股混合型基金在這5個月里取得了不錯的收益,但仍未收復2022年的虧損。

假如基民在2022年初買入基金并持有至5月中旬,則僅有6.5%的股票型基金持有者取得正收益,而偏股混合型基金持有者僅有2.9%取得正收益。換句話說,2022年至今,投資股票及偏股型基金的勝率僅為4.6%。

這一情況也導致了基金清盤的加速,今年以來,清盤的公募基金數量近百只,其中,“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的占比達到76.6%,創出歷史新高。

那么,公募基金年初至今的收益改善來自于哪些行業和個股?又做了哪些調整以應對市場變動,收窄2022年以來的虧損?其投資行為有何借鑒意義?

02、基金行業配置、重倉股可否借鑒?長期、短期意義大不同

長期以來,公募基金持倉在行業選擇上有無規律可循?

首先可盤點其2022年底的資產配置情況。根據申萬一級行業分類,可以看到公募基金在31個行業持倉市值排名,其中,銀行、食品飲料、醫藥生物、非銀金融、電力設備、電子、交通運輸、石油石化、公用事業和汽車等為前十大重倉行業(圖4)。

圖4:2022年底公募基金持倉行業市值排名

數據來源:Wind,新財富整理

拉長時間來看,銀行、食品飲料、醫藥生物、非銀金融一直是前五大重倉行業,而電力設備、電子在2020年以后進入前十大重倉行業。與此同時,石油石化行業則退出了前五。此外,房地產行業的持倉市值排名從2020年之前的第五至六名下降至第十名之后,在2022年的持倉市值排名進一步跌至第十七名。與房地產相關的建筑裝飾行業,市值排名也從2016年的第六名下跌至2022年的第十八名。其他行業持倉市值排名變動不大。

以上數據揭示了公募基金在不同行業持倉情況的長期趨勢。銀行、食品飲料、醫藥生物和非銀金融一直受到公募基金的青睞,被視為較為穩定和具有投資價值的行業。與此同時,公募基金持倉偏好也緊跟近幾年新舊能源交替和解決芯片“卡脖子”等高科技產業發展主題,這使得電力設備和電子行業獲得了更多關注。相反,石油化工行業的重要性逐漸減弱。

對房地產及與之相關的建筑裝飾行業來說,持倉市值排名的下降,反映了公募基金對房地產政策收緊等基本面變化的謹慎態度。

在2020至2022年期間,基金增加配置的電力設備行業股票取得了114.7%的區間漲幅,排名第一。相比之下,增配的電子行業股票漲幅不到1%,而基金減配的房地產行業股票區間下跌30.2%,跌幅居第二,建筑裝飾行業股票下跌了4.6%。

從長期視角來看,基金對行業配置的調整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因為它反映了基金經理對不同行業發展的看法和預期。然而,從短期來看,行業排名變化相對較小,參考意義不大。

剔除股價因素,從持股數量來看基金的行業配置變化。

2022年底,除綜合行業外,公募基金對其他30個行業均有增持。增持數量最多的前十大行業分別是銀行、電子、醫藥生物、基礎化工、有色金屬、計算機、交通運輸、電力設備、機械設備和汽車,這十大行業在2023年一季度的漲跌幅均值為7.5%。其中,僅銀行和電力設備行業出現了小幅下跌,而計算機行業的漲幅達36.79%,位居第一。電子、機械設備和有色金屬行業的漲幅均居前十之列。

如果基金在2022年底對這些行業的配置保持不變,可謂一次較完美的布局。而增配較多的銀行、醫藥生物、基礎化工、交通運輸、電力設備等行業,漲幅靠后。

增持數量靠后的十大行業為綜合、商貿零售、美容護理、輕工制造、紡織服飾、農林牧漁、通信、家用電器、環保和食品飲料,這些行業2023年一季度漲跌幅均值為4.7%,除通信、家用電器、食品飲料外,其余行業漲跌幅排名靠后(表1)。

總體而言,對比年初至今行業漲跌幅,可以看到,公募基金截至2022年底的行業布局具有可取之處,其增配的股票數量排名前十的行業漲幅均值高于后十行業,且抓住了計算機、電子等的機會,但錯失了通信、家用電器等的行情。

4月底,A股上市公司2023年一季度財報悉數披露完畢,部分公募基金產品進入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使得基金持倉進一步浮出水面,結合此前披露的2023年基金一季報,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基金的最新持倉情況。

相比2022年底基金幾乎對所有行業增持的情況,2023年至今,公募基金僅增持了交通運輸、非銀金融和機械設備等行業,對其他行業則均減持(表2)。這3個行業2023年一季度至今的漲跌幅分別為-2.92%、5.83%和-3.31%,均值為-0.13%,其中,非銀金融的漲跌幅排名第二,基金抓住了“中特估”行情中的非銀金融細分領域機會。

具體來看,公募基金在非銀金融行業重倉的前十只股票為中國人壽(601628)、中國平安(601318)、中國人保(601319)、中國太保(601601)、中信證券(600030)、中信建投(601066)、中油資本(000617)、招商證券(600999)、申萬宏源(000166)、國信證券(002736),多為央國企,其2023年4月1日至5月20日股票漲跌幅均值為11.9%,高于“中特估”指數6.3%的漲幅,超額收益達5.6%(表3)。

基金減持數量排名前十的行業有電子、電力設備、房地產、銀行、醫藥生物、建筑裝飾、有色金屬、計算機、鋼鐵和石油石化,這些行業在2023年一季度至今漲跌幅均值為-2.8%,低于增持行業漲跌幅。

其中,減持數量排名前二的電子、電力設備行業,曾經位居2022年底增持的前十大行業之列,其一季度以來的跌幅分別為-6.81%、-3.41%,跌幅居前?;鸬倪@一減持行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板塊下行帶來的風險。

此外,基金在2022年底提前布局的計算機行業,在2023年一季度同樣進入了其前十大減持行業之列。近期,由于ChatGPT的引爆,計算機行交易擁擠,出現回撤,一季度以來,計算機行業下跌-9.69%,跌幅居第四??梢?,公募基金對計算機行業的行情把握較好。

值得注意的是,銀行板塊作為“中特估”行情的另一重要機會,在2022年底為公募基金增持的第一行業,又在2023年一季度進入其前十大減持行業之列。而銀行行情從4月初才啟動,一季度下跌2.7%,跌幅居前三,一季度末至5月20日上漲6.21%,漲幅排第一,行情機會與公募基金操作背道而馳。

整體來看,公募基金增持行業的漲幅高于減持行業的漲幅,其行業配置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若嚴格以此為參照來對行業進行選擇,還需謹慎,因為公募基金對個別行業的調整甚至會出現與行情走勢相反的情況。

個股方面,對比2022年底與2023年一季度基金重倉股,可以發現,重倉市值前十股票中,僅招商銀行(600036)、億緯鋰能(300014)退出,金山辦公(688111)、陽光電源(300274)為新進,其余個股均重合,變動較小。

此外,基金2022年底重倉的前十大股票在2023年一季度的漲跌幅均值為1.65%,同期滬深300上漲4.63%,這十大股票在一季度末至5月20日的漲跌幅均值為-7.63%,同期滬深300下跌2.63%,均未有超額收益(表4)。

然而,從基金重倉股的持股數量變動來看,2023年一季度,基金對貴州茅臺(600519)、五糧液(000858)、瀘州老窖(000568)、山西汾酒(600809)等以往偏愛的白酒股均進行了減持,一季度至今白酒指數下跌11%。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完全照搬基金重倉股進行擇股的行為并不可取,但關注其增減持變動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03、業績優勢難延續,“抱團”再現,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受追捧

整體行情低迷的情況下,哪些基金經理幫基民賺了錢?他們做對了什么?業績能持續嗎?

2022年,普通股票型基金與混合型基金中,業績排名前十的是黃海管理的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A(519212)、萬家新利(519191)、萬家精選A(519185),繆瑋彬管理的金元順安元啟(004685),張媛、湯戈管理的英大國企改革主題(001678),武陽管理的易方達瑞享I(001437),李孝華管理的華富靈活配置(000398),章恒管理的萬家頤和A(519198),周海棟管理的華商甄選回報A(010761)以及余志勇、劉明管理的融通新機遇(002049)。

以上產品2022年業績回報區間為18.38%-48.55%,投資主題以煤炭、石油石化等能源以及交通運輸、社會服務等經濟復蘇相關。然而,2023年年初至今,這十只產品業績回報區間為-15.85%-8.14%,排名均在500名之外(表5)。

在A股主題、風格切換較快的背景下,基金業績優勢不易持續,且變動較大。從2023年初至今,業績排名前十的基金產品及基金經理全部發生了變動,其業績區間在39.1%-53.08%之間(表6)。

一季度末至5月20日,這十只基金產品的重倉股中,近6成上漲,其中中國科傳(601858)作為中國最大的綜合性科技出版機構之一,成為唯一一只翻倍股,而精測電子(300567)作為國內平面顯示信號測試領域的龍頭企業,以及中際旭創(300308)作為全球領先的數據中心光模塊供應商,漲幅均超50%。

值得注意的是,與2022年的業績前十基金產品相比,2023年的績優基金在行業和個股選擇上的集中度大大提高,其重倉股主要分布在電子、計算機和傳媒領域,合計占比高達86%,2022年這一數據僅為47.96%。在這10只基金分別重倉的100只個股中,有25只為重合持有,而2022年這一數據僅為14只。

這25只股票以人工智能相關的芯片研發,人工智能在視覺、語音、游戲等領域應用,計算機存儲,以及大數據產業等為主,顯示了基金對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投資主題的“抱團”趨勢(表7)。

其中,金山辦公(688111)同時被4只績優基金持有,為持股重合度最高的股票。這與公司推進人工智能新技術在應用層面落地,帶來業績增長預期有關。

金山辦公4月率先推出WPS AI,錨定三個戰略方向:AIGC,主要是輔助編輯改寫、潤色,幫助用戶生產更優質的文章;閱讀理解和問答,基于已儲備的語料做問答式的交互,輔助閱讀和知識檢索;人機交互,基于大語言模型技術去做下一代基于自然語言的人機交互,用自然人類語言給軟件下命令、提要求。

市場對于人工智能投資主題的關注,逐漸從“技術”轉為“應用落地”,目前,AI應用在辦公、游戲等領域取得了一定成果,金山辦公正好處于這個階段的風口,受到了市場的關注。

04、基金自購就能帶來信心嗎?短期風險相對小,但未有明顯超額收益

市場信心不足時,基金公司或基金經理也會頻現自購行為。自購通常反映了基金經理對自身所管理產品未來收益的認可,很多投資者也將此視作“利好”,把基金自購當作購買的“風向標”。那么,有自購的基金業績到底如何,是否獲得超額收益呢?

2018至2022年,公募基金的自購力度不斷增強,區間凈申購額由-1651億元增長至730億元,自購次數由6495次增長至9761次。2023年初至今,公募基金自購4073次,區間凈申購金額119億元,相比2022年的高點,自購熱度有所減退,對比2018至2021年,自購次數仍屬偏多(圖5)。

圖5:2018年以來的公募基金自購情況

數據來源:Wind,新財富整理(2023年數據截至2023年5月20日)

回顧自購基金業績,將2018至2022年各年度自購基金中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與全市場同類基金區間回報均值對比,可以發現,2018年、2022年全市場同類基金業績回報均值分別為-23.96%、-20.95%,自購基金的業績回報均值分別為-15.69%、-11.4%,獲取的超額收益分別為8.27%、9.55%。

2019至2021年,全市場同類基金年度業績均值均為正收益,自購基金業績回報均值分別為21.98%、39.12%、6.08%,獲取的超額收益為負,分別為-24.63%、-21.56%、-2.55%。

可見,在基金整體業績較好的情況下,自購基金當年內業績不占優,但在基金整體業績較差時,自購基金具有一定的超額收益,風險更低。拉長時間來看,自購基金3年業績回報和持有至今業績回報靠近同類基金業績的平均水平(表8)。

由此可見,自購基金并未有明顯的業績優勢,但下跌風險更小,長期持有可獲得市場平均收益水平。短期來看,自購行為不能作為投資風向標,不排除個別僅為基金公司的一種營銷策略。

例如,2023年至今,自購規模前十的股票型基金與偏股型基金中,僅天弘創新成長(010824)、興業數字經濟優選(016647)、萬家欣遠(016163)區間收益率為正,泓德汽車產業升級(017663)、華夏景氣成長一年持有(016252)虧損均超10%。這10只基金中有半數以上基金為今年成立的新基金,還有3只基金為2022年下半年成立的次新基金(表9)。

05、“基金買手”FOF偏愛債基,

挖掘配置績優基金能力有限

隨著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單只基金的業績波動不斷增大,通過配置基金分散風險的FOF基金則越來越受歡迎。具有“專業基金買手”之稱的FOF基金,自2017年面世至今,已滿5年,其資產規模不斷擴張,2020、2021年均保持翻倍。

FOF基金收益風險情況如何?其挑選的基金業績表現又如何?

年初至5月20日,FOF基金區間回報均值為-0.05%,最高回報4.69%,最低回報為-6.29%,取得正收益的產品占58.59%,與全部的基金相比,只有最低回報這一項占優。

股票及混合型FOF基金,區間回報均值為-0.09%,最高回報4.69%,最低回報為-6.29%,取得正收益的產品占57.4%,對比全部的股票及混合型基金,其在區間回報均值、最低回報、正收益產品占比方面均占優,具有一定的抗風險優勢,然而在最高回報上劣勢明顯,相差76.82%,可見FOF基金賺取收益的能力有待提高(圖6)。

圖6:2023年以來FOF基金業績對比

數據來源:Wind,新財富整理(截至2023年5月20日)

從持倉來分析其業績表現。2023年一季度,FOF的資產配置中,基金的市值占比為88.15%,其次是債券資產,占比為4.57%。其重倉的基金,以更為穩健的債券型基金為主,市值占比為55.02%,其次是混合型基金,占比為30.62%,股票型基金占比為11.56%,其中大多為風險相對更低、只追求beta收益的被動型指數基金,占比為44.56%(圖7)??梢?,FOF基金在基金挑選上偏向更為穩健的資產,對于高收益資產的挖掘配置較為有限。

圖7:2023年一季度FOF基金重倉的基金類型及市值占比

數據來源:Wind,新財富整理

具體來看,2023年一季度,FOF基金重倉的前十只基金均為純債型基金,年初至今的業績回報區間為1.24%-2.99%,收益相對較低,但均為正收益。

觀察這十只基金背后的FOF基金持有者,交銀純債AB(519718)、交銀裕隆純債A(519782)、交銀穩利中短債A(008204)、興全恒裕A(006985)、交銀雙輪動AB(519723)、交銀裕隆純債C(519783)等6只產品的第一大FOF基金持有者,與重倉基金隸屬于同一家基金公司,且持倉市值占比分別為66.58%、56.48%、47.64%、25.84%、73.95%、81.57%,即基金重倉的前十只基金,大多被自己公司的FOF產品所持有,且持倉市值占比較高(表10)。

這也反映了,部分FOF基金傾向于持有自家基金公司的產品,這限制了其在全市場挑選優質基金的可能性。

對于收益風險更高的股票型基金的挑選上,2023年一季度,FOF基金重倉的前十大股票型基金中,區間回報范圍為-10.22%-10.13%,業績均值為0.25%。

其中,正收益產品占比50%,分別為國泰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512880)、大成高新技術產業A(000628)、中庚小盤價值(007130)、國泰中證軍工ETF(512660)和富國中證紅利指數增強A(100032),區間回報在3.03%-10.13%之間;而全部基金中,最高區間回報為81.5%,區間回報高于10%的有819只,高于20%的有222只(表11)。相比之下,FOF重倉的股票型基金表現較為一般。

按照持有基金數來看,被FOF基金持有最多的前十只股票型基金,區間回報在-10.22%到17.87%之間,業績均值為4.91%,正收益產品占比為80%,其中,中歐電子信息產業C(005763)取得最高收益。

從最高收益、業績均值、正收益產品占比等指標來看,均好于表11中市值排名前十的基金。不過,被最多基金持有的鵬華中證酒ETF(512690)收益為負,被15只基金持有的華泰柏瑞中證光伏產業ETF(515790)虧損超10%(表12)。因此,被更多FOF基金持有的基金,也不一定就代表業績會更優。

那么,FOF基金有沒有挑選到表現優異的基金呢?

2023年一季度,FOF重倉的股票型基金有193只,收益率超過20%的有11只,收益率最高的國泰中證動漫游戲ETF(516010),年初至5月29日,區間回報率為78.71%,業績在所有基金中排名前三,重倉該基金的FOF基金僅2只,分別為建信福澤安泰A(005217)、西部利得季季鴻三個月持有A(015252)。

建信福澤安泰A還重倉了富國中證大數據產業ETF(515400),年初至5月20日,回報率為27.82%,可謂押中了2只爆款基金,但其一季度業績僅為2.84%,排名前20%左右,主要源于該FOF持倉偏債券型基金,前八大重倉基金一季度收益率在0.46%-2.79%之間,拉低了整體收益水平。西部利得季季鴻三個月持有A一季度業績為3.45%,排名前10%左右,但該基金最新規模僅3500萬元,且為次新基金。

收益第二、第三的基金分別為廣發中證傳媒ETF(512980)、廣發電子信息傳媒產業精選C(010236),區間回報均超40%,但重倉該基金的FOF也僅有3只(表13)。

總體來看,重倉以上基金的FOF均值為2只,持倉份額均值為2029萬份,持倉市值均值為2319萬元,均低于FOF持有的股票型基金平均水平,表明績優股票型基金被FOF基金重倉的力度較小,僅被小部分FOF基金挖掘。

綜上,公募基金作為“聰明資金”,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和及時反應能力。雖然其行業、個股和基金配置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需要結合市場環境、限定條件等進行綜合分析。不論是業績冠軍、自購基金還是FOF基金等,可以提供一些參考,但不能作為市場的絕對指引。且公募基金持倉披露具有滯后性,在投資上的借鑒意義有限,投資者需謹慎對待,盲目“抄作業”并不可取。

責任編輯: 高蕊琦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一个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高清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