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成通用語言 方言式微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余勝良2023-05-18 04:00

余勝良長圖.jpg

【念念有余】

更強勢的語言,取代弱勢語言,應該是歷史趨勢。

余勝良

我侄子堅持說普通話,即使在只有親戚朋友的家庭聚會中,即使在老家鄉村中。從小學到異地求學開始,他就似乎把父母教給他的家鄉話忘掉了,全心全意擁抱了從學校學到的語言——普通話。

可能是因為,在遠離故鄉的城市,侄子害怕被人當做外地人,不想引人注意,或者是想用普通話顯得更有城市味道一點,要和農民之子的身份區分開來,他卡在了普通話那一側,不能熟練地在普通話和河南話之間切換。我侄女比侄子小10歲,也在學校接受了普通話教育,能熟練地使用普通話,也能很快跟隨談話者使用的語言進行調整。

我的子女能大致聽懂河南話,但是不會說,他們沒有機會進行磨煉,只有奶奶來深圳,才會對他們瘋狂輸出河南話,小孩子適應能力很強,聽懂家鄉話,又用普通話輸出交流,沒有障礙。我說家鄉話則讓他們抗拒,“爸爸,你不要這樣跟我說話”;他們的媽媽給他們說陸豐方言,他們也會說,“媽媽,不要這樣說話?!焙⒆右怀錾褪瞧胀ㄔ挱h境。家里遵循最大公約數原則,我和妻子來自不同的故鄉,外地人組合家庭,平日家里說普通話,彼此才能聽得懂。

孩子們的表姐也不會說任何方言,她父母也來自不同省份。家庭環境中,只要有一個人說不同語言,大家聚在一起就要用普通話交流。無論孩子是在家里,還是學校里,都只能接觸普通話。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我上小學,老師中沒有一個會說普通話,我們是用家鄉話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基本分不清楚聲調,后來換了一個小學,聽說有個老師會用普通話授課,大受震驚,還一起去聽墻根。

后來上初中,能用普通話上課的老師就多了。有些同學要考中專到陌生城市去,還有一部分要去異地打工,普通話就能派上用場了。多數人是在學校學會了普通話,不像北方學生大學之前同用一種方言,在南方隔一座山甚至一條溝隔壁鎮方言都不相同,上學時就不得不選擇普通話交流。

大多數時候,普通話都能碾壓方言,公務員、老師、外來有本事的,他們都說普通話,我們城市里有一些東北人,他們建了一個全國聞名的繼電器廠,生活富裕,自成系統,讓我們羨慕不已。

在媒體上,漂亮的人、有錢的人、幽默風趣的人、有社會地位的人說著普通話,我們都想成為這樣的人。在普通話面前,方言成為土話,脫去方言,才能和過去告別,讓自己真正躋身到另一個群體。不僅僅是孩子,成年人也在逐漸向普通話靠近,我參加過幾次高中同學聚會也說普通話。

我一個本家長輩說她這一輩子嫁過來就沒出這個村莊,以前這樣的人不在少數,即使是出了村莊,也只是在附近幾個村子轉悠,了不起就是到縣城看看。那時候語言環境非常單純,任何口音的不同,都會引起極大的心理不適?,F在我們要沖出村莊,走向城市,走向全國,普通話就是我們和其他人交流的標準接口。方言裝不到這套系統上。

前年在前往西藏的國道邊,我曾經到路邊一個藏族家庭去拜訪,交流全程要依賴這家人上小學的兒子,他會在翻譯的間隙快速舉起手機玩上一會兒。在這種環境下,我們會感謝普通話,給了我們與他鄉人對接的管道。

除了教育,傳媒是另外一個普通話普及利器,絕大多數國人都是短視頻用戶,他們幾乎抓住任何零星時間看視頻,接受普通話灌輸。

所謂母語,應該是父母說的話,小孩子耳濡目染,就變成了自己最拿手的語言。很多人在家也不說母語,這個語言就連根拔起,到下一代,普通話就成了母語。大家不覺得放棄一個語言是多么遺憾的事情,畢竟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北方方言受眾比較多,用戶數量可能只是減少,但是南方很多區域方言種類多,使用者不多,等中老年人去世,很快就會消亡在歷史長河中。

這應該是全國性大流通的代價之一。更強勢的語言,取代弱勢語言,應該是歷史趨勢。只不過會讓方言口語的掌握者,徒增一陣悵然而已,時過境遷,就沒人能理解那些方言描述過的事情,以及方言表達過的情緒。

(作者系證券時報記者)

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一个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高清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