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掀起費率“打折潮”!這些機構調降了管理、托管、銷售服務費
來源:界面新聞作者:安震2023-06-09 17:22

618臨近,電商平臺的折扣令人眼花繚亂,銀行理財產品市場也躁動了起來。

近日,界面新聞注意到,多家銀行發布公告,下調理財產品費率。梳理發現,幾乎每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都有涉及,優惠的費率包括了管理費、托管費、銷售服務費和超額業績報酬。但從數量上而言,費率優惠產品占比并不高。

業內人士認為,費率優惠是資管機構多方博弈的結果,客觀上產生了“讓利”投資者的結果。

理財費率掀起“打折潮”

據界面新聞不完全統計,僅最近兩周,就有超過10家銀行或銀行理財子公司發布公告降低理財費率,涉及產品超過20個,優惠費率也涵蓋了各種費用。

來源:中國理財網、銀行官網

根據理財產品說明書,銀行收取的費用一般可能會包括申購費、贖回費、銷售費、托管費、固定投資管理費、浮動管理費(或稱超額業績報酬)。

以光大銀行代銷的一份理財產品說明書為例,該產品每9個月可贖回,風險等級為R2(穩健型),不收取申購和贖回費用,年化管理費為0.5%,A類份額服務費為0.25%,B類份額為0.15%,業績比較基準2.9%,若投資者持有收益率超過業績比較基準的部分,產品管理人計提50%的業績報酬。

某銀行資深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目前銀行銷售的理財子公司產品,業內比較通行的做法是申購費和贖回費基本不收,收取一定的管理費和銷售服務費,相對特殊的是超額業績報酬,差異比較大,有的產品超出部分全部歸管理人,有的是管理人和投資者對半分。

據了解,此輪調整中,建信理財在售的三款產品均下調了超額業績報酬。其中“建信寶”按日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為7天通知存款利率(1.0%)+1.65%,調整前投資收益超出業績比較基準的部分全部歸管理人,而調整后管理人不再收取超額業績報酬。

招銀理財、光大理財、民生理財、浦銀理財等機構則下調了部分產品的管理費;中銀理財下調了銷售費用,由0.3%下調至0.05%;中信理財的兩款產品在下調銷售服務費的基礎上,還下調了托管費。

下調費率原因何在?

“毫無疑問是市場競爭的結果?!蹦彻煞葜沏y行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此前在市場行情波動大環境下,容易出現基民不掙錢、理財產品破凈但管理費照收的情況,一度引發輿論熱議,這也是導致目前管理費調整原因之一。

從目前情況看,這一輪費率調整確實具有“價格戰”的色彩,此前招商銀行理財子公司降低了相關服務費,打出“不賺錢不收管理費”的策略,引發了一些市場的跟隨效應,在整個理財資管市場競爭加劇的環境下,不少機構可能會選擇跟進這個策略。

不過,從數量上來看,降低費率的產品依然是少數。按照界面新聞不完全統計,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近兩周發布費率調整公告涉及的產品約為30只。

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包括理財子公司、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在內,在售的理財產品213只,粗略估計,涉及費用優惠的產品占比約14%。如果把預售產品考慮在內,這一比例將下降至10%以下。

也有分析認為,費率下降有競爭因素,但更重要因素與產品自身有關?!百M率下降可能是渠道方、資產管理方、銷售方多方博弈的結果,可能是產品募集規?;驑I績沒有達到預期,也就是說產品本身可能有些問題,不然機構不會無緣無故地讓利?!?/p>

前述銀行資深人士表示:“最近一年因為整體利率環境一直在走低,我們銀行能做到超額分潤的產品比較少,這也是多數銀行面臨的情況,所以銀行就做個順水人情,免除這部分費用,都返還給投資者?!?/p>

事實上,由于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以后,原來銀行內部渠道整體的低成本優勢不復存在,理財子公司將要建設自己的風險控制體系、內部管理機制甚至單獨的辦公場所。各大銀行的理財子公司都在紛紛招聘專業人才,這些成本的增加最終都會分攤到理財產品的管理費中,客觀上提高了收費的壓力。

交通銀行理財經理稱:“對于個人投資者來說,銀行理財產品費率相對于公募基金還是有優勢的,客戶對于這個費用的高低不太敏感,一般只關心自己最終能拿到的收益,不關心產品的費率,當然在購買產品時,費率確實是相對次要的因素?!?/p>

而對于機構來說,前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認為,管理費調降是增強競爭力的“表面功夫”,更為重要的是基金管理能力建設,最終產品力取決于能不能為投資者提供有競爭力和相對穩定的收益。

(實習生王伊琳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 陳勇洲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一个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高清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