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樓市的困局和出路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李宇嘉2023-05-26 04:00

李宇嘉.jpg

【環宇雜談】

當下深圳居民不愿加杠桿了,提前還貸踴躍。深圳正在大力度修復樓市需求端,或者說夯實中等收入人群,其主要路徑就是供給側改革。

李宇嘉

一季度的“小陽春”之后,深圳的二手房交易量掉頭下跌了。4月份,全市二手住房成交了3192套,環比下跌了19.2%。5月份更差,全月交易量估計都超不過3000套。即便4月20日退出參考價(不再捆綁銀行貸款)也未能阻擋下跌態勢。中介小哥很不解,深圳居民最愛“加杠桿”買房了,出臺這么重磅的政策,為啥連一點兒水花都沒有激起來?

我想表達的一個觀點是,深圳居民“加杠桿”買房的時代,或一去不復返了。為什么這么講?過去深圳加杠桿買房主要有幾類群體:一個是基于“資產配置”理念加杠桿購房并長期持有的行為,主要是早期創業群體或在地產、金融、科創等新興行業就業的高凈值人群;另一個是基于“財富效應”理念加杠桿購房并伺機拋售的行為,主要集中于敢于場外高成本融資的投資客。

另外,“加杠桿”帶來漲價預期下,在全社會“非買房不可”的焦慮氛圍下,深圳的剛需和換房者被裹挾著進場了,形成全民“加杠桿”買房的盛況。有一定支付能力但無法在深圳“加杠桿”的人,或者去周邊的惠州、中山買房,或者回老家買房。但近年來,形勢發生了驟變,地產、金融等行業受到系統全面的整頓,互聯網行業的紅利式微,降薪或裁員屢見不鮮。

不要說繼續“加杠桿”購房,存量房源長期持有的決心也開始松動了,近期豪宅盤二手房源掛牌量增加,有一定代表性。對于過去敢于“加杠桿”的投資客來講,房價上漲覆蓋融資成本并獲得社會平均收益,這是其入場并“做多”的基本邏輯,顯然現在這個邏輯不成立了。對于有一定支付能力的剛需來說,在前面幾輪上漲周期中,基本都努力地踮起腳進場了。

當下,不僅深圳居民不愿意加杠桿,而且提前還貸非常踴躍??陀^講,過去深圳樓市之所以火爆,很大程度上與“加杠桿”有關。由此,當釜底之薪的杠桿被撤去了大半以后,樓市下跌就在情理之中。下跌的支撐位在哪,取決于有支付能力的剛需、換房需求的安全墊是否厚實。很可惜,相比北上廣等老牌城市,深圳這個創新型的年輕城市,樓市的安全墊厚度不夠。

主要原因是,深圳的國有企業、機關事業單位、高校等規模?。ǜ咝R幠=陙聿庞衅鹕?,這些機構就業穩定,但收入不算太高,主要創造中等收入人群。在北京、上海、廣州,這類機構較多,有效需求的安全墊相對厚實。拋開小部分高凈值人群,不太厚實的中產,深圳剩下的一千多萬人口,不具備購買力。因此,這一輪商品房量價下跌,深圳的跌幅要明顯比其他城市大。

好在,深圳痛定思痛,正在大力度修復樓市需求端,或者說夯實中等收入人群,其主要的路徑就是供給側改革。5月6日起,中國規模最大的裝配式公租房社區——深圳鳳凰英薈城7000余戶居民集體入住。這只是深圳在住房供給側方面的一個縮影。即便樓市不太景氣,但供給側改革的步伐沒有放緩,2023年深圳要分配8萬套保障房,而商品房供應只有6萬套。

近年來,深圳連續將商辦用地調整為居住用地,去年10月份那批次調整,就增加了3萬平米的土地。下一步,深圳還會調整部分工業用地為居住用地,從而徹底解脫土地端的羈絆。未來,深圳新增住宅用地將達到建設用地供應的25%-30%。供給側的改革就是要讓供應匹配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讓那一千多萬人群能以漸進的方式分享市場化紅利、深圳發展的紅利。

深圳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度較小,也有較強的城市治理水平,能容忍商品房一定程度的下滑。另據悉,從今年9月1日開始,深圳將恢復路邊擺攤兒。聯想到近期高達20%的年輕人失業率,這也說明一點,即城市形象與年輕人就業和吃飯,孰輕孰重,一目了然。一座城市,若一個龐大的群體沒有體面的居所,沒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城市表面上的光鮮是沒有意義的。因此,深圳樓市疲弱的另一面,也恰恰是“內生動力”培育的過程,走向新模式的過程。

(作者系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

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一个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高清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