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貨幣政策“分化”延續
來源:上海證券報作者:陳佳怡2023-06-14 09:15
(原標題:記者觀察 | 全球央行貨幣政策“分化”延續)

全球央行加息已步入尾聲,在此背景下,中國央行意外“降息”。

6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當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2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由2%降至1.9%。

這一舉動非比尋常。

以往,央行經常選擇在當月的MLF操作日同頻下調公開市場操作(OMO)利率。Choice數據顯示,2022年7天期逆回購政策利率曾有過兩次調降,分別在1月17日和8月15日進行,調降日期均為當月的MLF操作日。業內人士認為,此次逆回購利率下調的信號意義重大,釋放了明確的“穩增長”信號,將有效提振消費和投資信心。

在全球央行加息潮漸入尾聲的背景下,全球央行貨幣政策“分化”的基調仍在延續,而中國貨幣政策“以我為主”的基調始終一以貫之。從外部環境來看,經歷過去一年多的極速升息,全球“去通脹”的進程已有成效,全球央行貨幣緊縮步調已明顯放緩。

一方面,主要經濟體已基本告別高通脹狀態,但徹底告別高通脹仍需時日。國金證券宏觀團隊認為,美國去通脹進程正在進入“下半場”,結構上從商品去通脹轉向服務去通脹,并從供給主導轉向需求主導。此外,非周期性通脹下行空間不斷收窄,周期性通脹開始下行。

在此背景下,全球央行逐步放緩加息步伐,但加息同步性有所減弱。澳大利亞央行、加拿大央行在年內暫停加息后相繼重啟加息,預示著貨幣緊縮仍將繼續。市場預計美聯儲6月或大概率“跳過”加息。英國、歐洲央行仍在考慮進一步加息。

另一方面,在此前歐美銀行業危機與美國債務上限僵局的影響下,通脹因素逐步讓位,金融風險與經濟衰退成為各國央行制定貨幣政策的主要考量因素。

分析人士認為,本次中國央行“降息”也再度表明,與歐美貨幣政策的“大收大放”相比,我國貨幣政策仍然堅持“以我為主”。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在國內與海外物價形勢存在根本差異的背景下,國內貨幣政策具有很強的獨立性。無論美聯儲6月及下半年是否繼續加息,對國內貨幣政策的影響都將較為有限。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潘功勝日前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中國金融周期相對穩健背后的原因,是中國長期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中國貨幣政策堅持“以我為主”,堅持跨周期和內外平衡的導向,不跟隨美聯儲“大放大收”,不搞競爭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寬松政策。

從當前情況來看,全球經濟衰退陰霾難散。日前,世界銀行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將增長2.1%。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7日發布經濟展望報告,預測全球經濟增速將從2022年的3.3%放緩到2023年的2.7%。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中國經濟被堅定看好,將為世界經濟復蘇作出貢獻。在最新的報告中,世界銀行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分別將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上調至5.6%、5.4%。

此次“降息”落地后,市場也在期待后續經濟刺激政策出爐。華泰證券全球宏觀研究團隊認為,此次“降息”后的政策利率并未明顯低于市場利率,本次操作更多在傳遞“逆周期調節”信號。此外,為有效提振信貸周期和實體需求,可能需要一攬子穩增長政策相配合,包括擴張財政、穩地產、穩企業預期、擴張央行基礎貨幣、以及增發政策性銀行貸款等。

責任編輯: 陳勇洲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一个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高清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