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家A股上市銀行財報透視:業績增長承壓,息差收窄趨勢延續
來源:國際金融報作者:李若菡2024-05-09 10:44

近日,A股上市銀行2023年年報和2024年一季報均已披露完畢。整體來看,42家上市銀行營收、凈利增長持續承壓,“增利不增收”明顯,凈息差壓力不斷加碼。

截至年報披露期末,41家銀行息差收窄,最大降幅在48BP(基點),且一季度仍在延續。資產質量方面保持穩定,32家銀行不良率持續下降。

專家指出,在經濟低谷、利差收窄的情況下,多數銀行依舊保住了利潤增長,充分體現了中國銀行界面對經濟低谷的韌性。2024年,銀行仍需要將化解房地產不良率作為風險管理的重心。

營收凈利繼續承壓

2023年以來,A股上市銀行業績增長壓力不減。

過去一年間,A股銀行整體呈現“增利不增收”的趨勢。據2023年年報數據,42家銀行全年共創下營業收入約5.65萬億元,較2022年的5.69萬億元略低;實現歸母凈利潤共計2.11萬億元,略高于此前一年的2.09萬億元(同期數據均以經重述后數值為準)。

具體從營業收入情況來看,金額最高的前五名依舊由國有大行包攬。其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分別以8430.70億元、7697.36億元和6948.28億元位列前三。作為股份行的營收榜首,招商銀行以3391.23億元營收緊跟郵儲銀行,排在第六位。城商行、農商行則分別以江蘇銀行和渝農商行表現最佳,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42.93億元和279.56億元。

凈利潤排名前三的分別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3639.93億元、3326.53億元和2693.56億元。招商銀行以1466.02億元躋身第五,江蘇銀行和滬農商行則以287.50億元和121.42億元位列城商行、農商行的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銀行營收、凈利的增速進一步放緩。

2023年,共有13家銀行出現“增利不增收”的情況。另有5家銀行營收和凈利“雙降”,分別是浦發銀行、鄭州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和貴陽銀行。分類來看,六大國有銀行中,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營收出現小幅負增長,其他四家營收凈利“雙增”;股份行中,僅浙商銀行實現“雙增”。

整體而言,體量較小的地方性銀行表現更佳,尤其是長三角區域銀行增速表現亮眼。與去年同期相比,常熟銀行是唯一保持營收兩位數增長的銀行,增幅達12.05%,歸母凈利潤增長19.60%,增速位列第二。杭州銀行則是唯一一家歸母凈利潤增速超20%的上市銀行,增幅達23.15%。

數據來源:A股上市銀行2023年年報 制圖:李若菡

這一趨勢也在今年一季度數據中延續,歸母凈利潤負增長的銀行數量增至11家,8家銀行出現營收和凈利“雙降”。

“面對經濟低谷、利差收窄的局面,最容易出現的局面是利潤和營收雙雙下跌?!鄙虾=煌ù髮W高級金融學院副教授李楠指出,“銀行可以采取的方法很多,例如適度寬松的轉貸政策,對于可以維持正常經營的企業,適度放松轉貸手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放松轉貸手續并不意味著放松風控標準,如果沒有明確的規則和有效期限,這些轉貸政策容易讓企業形成‘兜底’預期,造成潛在的道德危機。再如積極創新業務,拓展營收和利潤來源,在貸款之外發揮銀行的服務優勢,努力拓展中間業務收入?!?/p>

李楠表示,在經濟低谷、利差收窄的情況下,多數銀行依舊保住了利潤增長,充分體現了中國銀行界面對經濟低谷的韌性。一方面說明銀行采取了正確的應對方法,做出了足夠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經濟的市場巨大、經濟類型眾多,依舊有許多過去沒有重視的商業機會可以挖掘。

41家銀行息差再收窄

過去一年間,銀行業的息差壓力不斷加碼。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42家上市銀行中,僅青島銀行一家實現凈息差增量,增幅只有0.07個百分點。

青島銀行在年報中表示,主要是持續調整生息資產和計息負債結構,貸款和投資平均余額占比提高,應付債券平均余額占比下降。同時,嚴控存款和應付債券成本率,計息負債成本率下降,從而對沖了資產收益率下行、存款規模增長的影響,實現凈息差的提高。

而相較于增量,多家銀行息差下降幅度驚人:瑞豐銀行以0.48個百分點的降幅領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的降幅也在0.3個百分點以上,過半數的銀行凈息差下跌幅度超出0.2個百分點。交通銀行和廈門銀行凈息差并列最低,僅有1.28%。這一收窄的趨勢在2024年一季度仍在延續,在披露了一季度凈息差(年化)數值的25家銀行中,23家的凈息差繼續收窄。

數據來源:A股上市銀行2023年年報 制圖:李若菡

“凈息差持續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經濟低谷期和低息政策?!崩铋毖?。

“從資產端來看,由于經濟低谷期,貸款利息普遍下調。另外,由于銀行貸款市場是自由競爭的,經濟低谷期優質客戶減少,對優質客戶放貸需要更低利率。從負債端來看,由于金融開放,銀行吸存不只是同業競爭,更多地還需要與非銀行金融機構進行競爭,使得吸存成本不斷攀升。隨著中國金融走向市場化,凈息差持續下滑是個必然趨勢,只是在經濟低谷表現得更加明顯一些而已?!?/p>

李楠建議,銀行應對息差下降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多創新,二是強品牌。多創新指銀行需要強化金融創新,外部環境越困難就越是要尋找新渠道、新市場、新產品來提升市場競爭力;外部競爭越激烈、金融創新越激烈,就越是要注重銀行品牌塑造,確保銀行信譽。

“在‘均衡投放’政策引導下,預計今年二季度銀行體系擴表強度或高于上年同期,信貸投放有望實現同比多增,對公貸款仍占主導,在LPR報價下調、滾動重定價因素影響下,資產端定價仍有較大下行壓力,但存款降息及約束‘超自律’存款將助力負債成本改善,息差收窄壓力或有所減輕?!惫獯筱y行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

32家銀行不良率下降

2023年,42家上市銀行資產質量穩中有進,撥備覆蓋率整體保持高位。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情況表,2023年第四季度不良貸款率指標為1.59%,有38家上市銀行披露的年報數據低于這一數值。一季報數據也顯示,上市銀行不良率情況較上年末有進一步的優化。

從年報數據來看,32家銀行不良率較前一年同期收窄,3家持平。成都銀行繼續保持不良率最低位,且刷新最低紀錄,為0.68%。常熟銀行不良率為0.75%,位列第二,寧波銀行、杭州銀行和廈門銀行則以0.76%的數值并列第三。

7家銀行不良率微增,但增幅大多在1至5個基點之間。西安銀行和貴陽銀行分別增長10個、14個基點。對此,西安銀行在年報中表示,是“受部分房地產客戶和零售業務風險等方面的影響”。貴陽銀行也指出,不良率的增長“主要受市場有效需求不足影響,批發和零售業不良率有所上升”。

“在2023年房地產行業低谷、經濟低谷期,銀行不良率整體上得到了有效控制?!崩铋u價道。

“2023年屬于房地產低谷期,但從市場銷售下跌到不良貸款形成還有較長的周期,并不會立刻體現。在這個期限中,銀行可以采取很多手段來化解潛在風險。2020年,房地產行業低谷的顯性風險已經形成,銀行的各種風險化解手段在當年應該也已開啟,而一些早已開始化解但一直未見成效的直到去年才終于暴露風險?!崩铋M一步分析指出,“房地產行業低谷帶來的危機依舊非常嚴厲,2024年,銀行仍需要將化解房地產不良率作為風險管理的重心?!?/p>

“銀行零售業務包括負債、資產、中間業務等,其中,個人住房貸款是銀行零售業務中最重要的部分,一旦個人住房貸款增量不足,銀行的零售業務會整體下降。2023年,銀行高度重視零售業務,但從業績表現來看,多數銀行不能填補個人住房貸款下跌的缺口?!崩铋毖?。

李楠指出,銀行零售業務結構與全社會居民的理財和消費習慣高度相關。2023年居民的危機意識強,消費沒有恢復正常,同時各類理財爆雷不斷?!?024年,盡管房地產復蘇還未見跡象,但居民其他的理財和消費需求復蘇會更明顯,在2023年投入大量資源用于零售業務創新轉型的銀行應該會在2024年收獲?!?/p>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建議道,近兩年銀行零售產品、服務等更新換代較快,利率、費率如何設定、如何平衡投入產出面臨較大考驗。由于產品同質化程度較高,C端用戶難以感知不同銀行之間的產品差異。因此,銀行機構需要借助新媒體等渠道強化與用戶的直接鏈接,了解用戶喜好,在細分客群的基礎上持續完善用戶體驗。

責任編輯: 冉超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一个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高清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