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杭州資本孫剛鋒:以母基金為抓手,打造杭州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創業資本匯 卓泳2024-05-08 19:16

進入2024年,全國各地基金招商競賽仍在激烈上演。憑借民營資本充沛、創新氛圍活躍,杭州在投資界的熱度不斷攀升。繼去年宣布打造“3+N”杭州產業基金集群之后,今年2月,杭州科創基金一舉公布了6家擬投GP(基金管理人)。短短一年時間里,這只千億母基金相繼公示了兩批13家擬合作投資機構。杭州在招引GP上火力全開,背后打著怎樣的算盤?

據悉,“3+N”杭州產業基金集群由杭州科創基金、杭州創新基金和杭州并購基金三大母基金整合而成,由其參與投資N只行業母基金、子基金、專項子基金等,最終形成超3000億元的基金總規模。其中,杭州科創基金、杭州創新基金均由杭州市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下稱“杭州資本”)全資子公司運營。這兩只基金在支持杭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上有怎樣的布局?如何在發揮政府引導基金作用的同時兼顧市場化?帶著這些問題,近期,證券時報記者對杭州資本黨委書記、董事長孫剛鋒進行了專訪。

優選行業頭部GP 攜手產業方推動重大項目落地

證券時報記者:請介紹,由杭州資本管理的杭州科創基金和杭州創新基金,在定位和功能角色上分別是什么?

孫剛鋒:杭州科創基金是以杭州資本所屬企業杭州科創集團為運營主體,功能定位為政策性的政府引導基金。投資方向為“投早、投小、投科技”,投資階段以初創期的科創投資(包括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為主,重點為全市人才創業、中小企業創新、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政策性投融資服務。截至2023年底,杭州科創基金累計合作規模超600億元,累計合作子基金數量超200只,累計投資企業超2000家,撬動社會資本超450億元,成功培育上市企業110家。

杭州創新基金是由杭州市政府主導設立,采用市場化方式運作的市場化國資產業基金,以杭州資本所屬企業杭州產投為主體。投資階段以成長期私募股權投資 (PE)為主。以母基金的形式參股投資或發起設立各類行業母基金、子基金和專項子基金。通過與區縣(市)捆綁、與優秀機構合作、與產業方向結合,充分發揮國資產業基金投資撬動作用,重點支持杭州五大產業生態圈規?;l展。截至2023年底,創新基金組建規模超850億元,累計投資項目超過300個,累計投資金額超230億元,撬動社會資本超800億元。

證券時報記者:作為母基金,上述兩只基金對子基金有哪些遴選要求?最看重的是什么條件?

孫剛鋒:我們遴選合作機構總體上有兩個標準:一是,投資機構在業內領先,而且比較了解杭州本地的產業情況;二是,創新基金方面,我們比較推崇與行業的頭部機構一起去組建專項基金,推動一些實體項目的落地。比如,和產業龍頭一起設立基金,圍繞他們的產業鏈上下游做投資并購,這比原來的盲池基金更實在一些,有了產業資本的運作能力,企業成長也會更快,應用場景更豐富,企業能夠比較快地落地并驗證其技術和產品。

證券時報記者:杭州科創基金聚焦投早期的中小科技企業,但這個階段的風險往往較高,作為國有資本如何考慮早期投資的風險?在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指導方針下,如何保障資金的安全回籠?

孫剛鋒:早期確實面臨著較高的風險。我們會從幾個方面來保障:第一,杭州科創基金推動了相關制度文件的制定工作,以進一步完善杭州科創基金在投前、投中和投后工作中的規范性和合規性。第二,基金建立了讓利機制,但要保證能優先退出。第三,科創基金有一支專業團隊,具備較強的行業知識、豐富的投資經驗和風險管理能力,能夠在投資決策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第四,我們有專業的專家評審團隊,以保證子基金的項目質量和可行性。最后,我們通過基金大腦等數字化管理舉措,提高管理效率和風險控制能力。

政策性基金也要用市場化眼光來篩選GP和項目

證券時報記者:作為國資投資基金,如何兼顧“市場化”屬性?能否以具體的運作案例來說明?

孫剛鋒:杭州科創基金雖然是政策性基金,但也是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原則,以市場化方式來篩選子基金、項目和做決策的。比如設立的西湖大學成果轉化基金,依托市場化機構,依靠成果策源單位西湖大學等科創平臺的成果資源,以市場化投資決策方式,投出了高維醫藥、強腦等優質項目。

創新基金方面,我們采用了靈活的運作方式,與國內外投資機構、行業頭部企業合作,整合導入綜合性、多元化、國際化創新資源,設立行業母基金和子基金,這種合作模式使得基金能夠充分吸收和利用市場資源。這不僅提升了基金的投資能力和水平,也進一步增強了其市場化屬性。在推進重大項目落地上,創新基金還通過“頭部機構推薦+市區共同研判+社會機構領投”的機制來發現優質項目。比如,近期創新基金投資的某個具有市場潛力的生物醫藥項目,在項目選擇階段,我們組織了投資團隊與頭部機構一起進行市場調研和盡職調查,確保了項目投研論證更加充分。

證券時報記者:業內普遍顧慮較多的是,地方政府引導基金提出的返投指標和基金注冊當地等條件,使得不少機構望而卻步,杭州資本管理的基金如何考慮創投機構的這些顧慮?

孫剛鋒:確實,對于一些投資機構來說,最大的壓力在于返投,我們制定了合理的返投比例和返投認定范圍。比如,杭州科創基金的成果轉化專項引導基金,返投倍數最低可至1倍。杭州創新基金,返投倍數已從2倍下調至1.5倍。同時,杭州科創基金優化了返投認定的口徑和方式,寬嚴相濟,既避免了難以核算的打統賬,又針對“投早、投小、投科技”,加大了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力度。我們也很有信心,GP能在杭州找到好的項目。

為了緩解基金募資難的問題,我們還調整政府引導基?出資?例上限,緩解GP募資壓力,杭州科創基金創投引導基金,出資上限從20%提高到25%,天使引導基金出資上限從30%提高到40%,并取消了省市區三級財政出資資金的整體上限。但我們觀察到,其實有些GP并不需要拿這么高的比例,更多是為了獲取政府的背書而去更好募集社會資本。

以母基金為主投策略 搭建創新創業生態網絡

證券時報記者:除了母基金以外,上述兩只基金是否有其他創新的投資方式,比如直接投資?

孫剛鋒:我們目前還是以母基金為主要投資策略,直投的比例不高,為什么呢?我們看到國內有些頭部機構,一家機構的管理規模高達上千億元,但我們花幾百億元設立的母基金集群,撬動的基金規模也有兩三千億元,對于發展城市經濟而言,用母基金的方式更適合。因為,基金由誰管理并不是排在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是有一批投資人在這個地方找項目做投資,所以,我們要做的是打造一個能夠吸引資金、留住資金在杭州做投資,優質項目愿意在杭州落地的創新創業創投生態,而母基金通過鏈接資金和資源能實現這個愿景。目前,杭州資本與超過140家機構開展合作,無論是科創基金還是創新基金,都幾乎投向民營企業,較好地撬動引導民間資本投向民營實體經濟。

證券時報記者:您提到要以母基金為抓手打造創新創業生態,而杭州本身的民營經濟就很發達,為何要強調生態的問題?您認為這個生態缺了什么角色?

孫剛鋒:現在的杭州有兩個危機感:一是傳統民營經濟轉型升級方面受到一定的挑戰;二是民營經濟中的龍頭企業,數字經濟比重偏高。因此,整個民營經濟結構和體系都面臨巨大的創新轉型升級需求,打造一個匯聚多要素的創新生態,對活躍杭州的民營經濟氛圍來說很重要。

這個生態是一個重要的“鏈接點”。但如何打造這個生態?如果僅靠民營企業去挖掘和投資科技創新,企業或許會因為短期利潤最大化,而存在一定的盲點,有些機會可能看不到,部分企業可能還會缺乏遠見;如果僅靠國有企業或者財政資金去“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創新”,這部分資金風險偏好普遍偏低,也確實不適合大舉投向早期創新。而通過母基金投向子基金,再鏈接眾多創新項目和資源,整個生態網絡就搭建起來了。這張“網”可以盡可能覆蓋市場盲點、破除信息不對稱的地方,讓創業者在這里可以找到資金,基金在這里能找到出資人和優質項目。目前,我們將科創基金向前再延展,謀劃設立人才基金,還會啟動創新創業學院等項目來“織密”這張創業創新生態網。

政策引導行業“正本清源” 投資應回歸商業本質

證券時報記者:近期資本市場新“國九條”正式落地,進一步提高了企業上市的門檻,意味著創投基金所投資的企業通過A股IPO退出更難了,您如何看待?

孫剛鋒:退出難的背后,本質上就是兩個問題:一是此前的估值太高,企業在后期尋求接盤或者并購都受限;二是企業的質量仍有提高的空間,現在只是上市門檻提高,并非不能上市,這就倒逼投資機構改變投資邏輯,無論是企業估值還是質量,都要從嚴把關。所以,引導一級市場的投資更務實一些,對地方政府而言,投資做得更實,也就更容易招引到好企業、產業也更容易落地。當然,短期內有些投資機構會有陣痛,但長遠來看肯定是好的。

證券時報記者:在國資LP成為主流,疊加項目退出不暢的情況下,越來越多早期投資機構也開始看重企業的盈利能力,您如何看待?

孫剛鋒:原來那種“燒錢”燒出一個大市場的投資模式在當下已經不適用了,一家看不清商業模式、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盈利能力的企業,不僅僅是政府引導基金參股的子基金不會投,現在就連純民營資本估計也不會投。當然,對于一個項目是否賺錢有兩個概念,一個是財務報表產生利潤的概念,另一個是現金流的概念,目前投資人其實更關注的是現金流的概念,而非財務報表上盈利,因為初創企業要實現這點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創業投資的本質是一種逐利的商業行為,從這個角度來看,資本如今是回歸本質和理性。

證券時報記者:您認為,杭州組建“3+N”產業基金集群,相比于其他地方的“基金群”,有怎樣的特色和優勢?

孫剛鋒:綜合來看,“3+N”產業基金集群正是杭州產業生態的戰略布局所需,杭州科創基金、杭州創新基金、杭州并購基金形成錯位發展,構成科技創新產業投資項目并購全生命周期覆蓋基金矩陣,以“接力投資”實現企業全階段賦能。更重要的是,我們提出了“母基金做生態”的概念,并且充分發揮國資的資本和資源優勢,深度布局重點產業和領域,以市場化和專業化的投資機制進行投資,為杭州乃至整個浙江省的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提供有力支持。

責編:岳亞楠

校對:王蔚

2024證券時報“尋找創投‘金鷹’、發現企業‘新苗’”行動計劃火熱報名中。

點擊下方圖片掃碼即可報名!請速來自薦!

責任編輯: 高蕊琦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一个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高清直播